中国古村落民俗文化标本
一一新邵巨口铺刘家院子游记
探寻古村落,却不知古村落就在身边。
邀一行文友摄友,携几缕冬日里的暖阳,平复心情,直奔宝庆古镇新邵巨口铺。
走进刘家院子,恍入梦境。跨入高铁时代的湘中新邵,竟有如此神秘的时空隧道,让你顿刻穿越历史······石板古道、青瓦翘檐、镂雕窗门、曲径幽栏、牌匾高悬,400多年前深厚的古院落文化沉淀,赤裸裸晃在你眼前,叫你“桃花气暖眼自醉,春渚日落梦相牵”
刘家院子原是湘西南通往宝庆、长沙的必经之地,院门前仍树立有标志牌,村前有一条始建明代的官道保存较好。官道旧时南经新化、北至邵阳,因而直到解放初,这里还是联系周边的重要通道和进行买卖交易的集散地。刘家村传统村落在选址和空间布局上遵循自然共生的观念,群山环抱,绿水长流,其形成的“龙盘虎踞、趋吉避邪、广进财源”的空间格局,契合了中国传统的风水理念。
大院布局完整,建筑规制讲究,槽门、院落、正屋、厢房、后堂、天井、风火墙等构建齐全、布局严整,建筑就地取材、传统工艺精湛。经过实际测量,从村口经槽门、正屋皆由本土产的青、白石板铺就,室内地面皆由边长25cm的方青砖铺成。
墙体由蛮石为基,由厚约12cm、长33cm、宽19.5cm的青砖砌筑,采用淌白、糙砌法,砖砌平整、耕缝平直,体现了高超的砌筑技术工艺。
信步院落,走走看看拍拍,思思聊聊赞赞,一声一步一咳嗽小心翼翼,唯恐惊扰风雨岁月的千年古梦,想静心聆听刘家祖先的拍堂教诲,探寻刘家变迁的历史足印,感悟刘家古韵与现代文明的空灵撞击······
90后“阳光”村支书和50后“唐装”村主任兴致盎然,一直快步伴行,侃侃而谈。缓缓走在四个相对独立而又串连一体的刘家院子里,沐着从沧桑屋脊洒进的阳光,披着从树隙泄漏的忽明忽暗的斑驳,任思绪游离着古典而残缺的院落,臆想着这里曾经的一幕幕时光深处的故事。
从明朝抗倭名将刘显,退役迁居刘家繁衍生息,到刘家“香火”一代代人才辈出;从窄窄古商道的声声吆喝,到端坐高铁潇潇洒洒点击着鼠标;从梁上乾隆牌匾“名列天朝”,到自古至今不同时期正门上的“军属光荣”挂牌,刘家院子如同一面明镜,折射和见证着刘家传承、奋进和发展的追梦轨迹。
刘家院子的古老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大家的兴奋点不约而同地集聚到刘家院子的神秘。
“一脚踏三县”的独特地理位置,印证刘家院子的“科学选址”;刘家祖宗刘显“深夜树上摘金”的传说,刘家老孺皆知;“武官要下马,文官要下轿”的古风,彰显刘家地位曾经的显尊;一口清澈见底的古井,流出新邵“巨口铺豆腐”的远古美名;新邵“万两黄金县”的赞誉,仰仗刘家院后板子山上那丰富的宝藏······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喧嚣的闹市呆烦了,来到刘家院子,或懒懒地踱着步子,或美美地咪着水酒,或蹲着站着坐着聊聊天,抑或把斯文丢到脑后,用手拎片猪血丸子、抓砣土猪腊肉,慢慢嚼慢慢咽,让思绪纷飞,让心情绽放,或许能删除你捉摸不透的浮躁,滋长你久违的惬意。
兴致起时,端起相机,拿起画笔,把自己的心境“嵌”进去,刘家院子便真是一幅美轮美奂、古朴诗意的精致画卷。
刘家院子,古老而具质感,残美而蕴内涵,遥远的历史已然融入挥之不去的现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