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花瑶,
最艳丽的不是山上的鲜花,
而是花瑶的女人们:
她们个个披红着绿,火辣抢眼,
从头到脚都装扮得色彩鲜艳,明丽动人。
她们闲坐在屋檐下或行走在山间时,
就犹如一簇一簇移动的花朵。
花瑶女人身上最韵味的是挑花,
头缠五彩斑斓的挑花头巾,
上穿蓝色浅白色圆领衣,
腰系五彩花布带,下穿挑花筒裙,
脚扎挑花绑带,鞋袜也挑有花。
“远看色彩近看花”,
花瑶服饰不仅色彩斑斓,绣法丰富多彩,
而且图案寓含深意,
人称其穿着的是“神话”,
写着的是“历史”。
花瑶挑花以“女性服饰的形制”为载体,
体现花瑶民族独特的文化与风俗。
花瑶以挑花这种综合的民间工艺艺术形态,
挑出了本民族的情感、梦想
与美好的精神寄托。

花瑶挑花

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奉雪妹被誉为瑶乡挑花之王,其与徒弟共同创作的《狮啸山林》,曾在文化部举办的“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大展”中获得铜奖,2003年又获“中国首届文物仿制品暨民间工艺品大展”金奖。2007年6月5日,湖南省隆回县的奉雪妹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瑶挑花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因此被湖南省文化厅命名为“文化艺术之乡”。

一件筒裙挑花约有30多万针,累计需180余个工日才能完成。

一是动物类,以蛇、龙、鸟、鹰、虎、狮最为常见。
二是植物类,以花草树木为主;
三是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类,主要表现瑶族先祖抵御外族侵略的历史故事;
四是日常生活类,如反映花瑶传统习俗的“对歌定情”、“打蹈成婚”等。“对歌定情”、“打蹈成婚”是花瑶挑花中的珍品,表现场景宏阔、人物众多,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花瑶独特的风俗。可惜的是,由于这些挑花技艺难度很大,已濒临失传,留存下来的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幅作品,已难得一见。


挑花作品《虎虎生威》
美丽而又预示吉祥的图案做为挑花的一种基本纹样。

在许多以动物和花瑶日常生活为题材的挑花中,充分反映了花瑶民族的宗教信仰、独特的节庆和婚嫁习俗。在大量以动物为题材的花瑶挑花中,蛇图案最为丰富,有盘蛇、交体蛇、昂头翘尾蛇、无尾双头蛇、蛇缠图腾蛇等,多达上百种。且蛇的形态各异,充满奇思妙想。如训子蛇、比势蛇、吐信蛇、群蛇聚首、双蛇戏珠等,花瑶挑花对这些蛇都赋于了灵性。这是因为花瑶长期生活在山深林密、湿热多蛇的环境中,对蛇的习性十分熟悉,而蛇又具有游水、上树、钻地、长寿、耐饿等能力,是早期人类力所不及的,因而视之为灵物,成为花瑶部落的图腾,有类于汉族对龙的崇拜。

无须设计、打稿、描图和放样,按照自己早已定好的腹稿飞针走线。其立意巧妙,布局合理,图案古朴繁杂,左右对称,体现出浓厚的民族特色和乡土气息,加之针法精细,
每件作品都是唯一,极具收藏价值。

花瑶姑娘,
她们唱着清亮婉转的山歌,
奔放、热烈、多情。
她们拿起针线,一针一线,
便挑绣出了精美别致的艺术作品,
更让我们感受到了
花瑶挑花挑出的斑斓世界。
(转自 邵阳文旅广体)
本网站文章(包括转贴文章)版权仅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有版权声明的或文章从其它站转载而附带有原所有站的版权声明者,其版权归属以附带声明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