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洛阳仙洞

第 72 期
邵阳洛阳仙洞
出题:黄建军
邵阳,古名昭陵、邵陵、宝庆,人杰地灵,文脉千年。其中洛阳仙洞,乃“宝庆十二景”之一。原址在东塔岭西山脚下点石庵中,为庵中小山北一石灰岩自然溶洞。洞口宽、高各六尺多,主洞长约三丈余,深处有小洞,内冬暖夏凉。据康熙《梁志》云:“申泰芝尝往来其间,泰芝母家洛阳,故名。资、邵二水会流其下,石室曲折,后穴冥通,不知所底,壁间字痕可读。”(见道光《宝庆府志·疆里记》卷六十四)。洞旁有洛阳井,水清如镜,长旱不竭。
明宝庆知府浙江黄岩谢省(1469年在任)有《洛阳洞》诗:“杖履跻攀到九华,不知何处是仙家。落花流水春光老,古木闲去夕照斜。丹鼎何人知岁月,洞门长日锁烟霞。仙踪一去无消息,唯有碧桃春自花。”其他还有邵阳县人杨廷芳诗,诗中有“石路荒凉半草莱,洛阳洞倚白云隈”句,明参政同县人车大任诗中亦有“邵陵佳洞壑,何事洛阳名。……门连丹灶寂,坛共白云平”句,其他如明朝僧人嗣珪、清朝县人黄则等人均有诗歌咏其事。可见在明清二代,洞口尚有仙人炼丹用的鼎、灶、法坛之类的遗迹。
点石庵鼎盛时期曾是湘中有名的佛教胜地,但后衰毁于抗战后期至解放前夕。解放后,在其旧址办起了洛阳洞小学。洛阳洞也因城市扩建,源断水涸,垢存污布,风光荡然。这几年,旧城改造,已将其一举夷平。宝庆十二景之一的“洛阳仙洞”,真的从此成为传说。古城的文物保护亟需各级领导和全体市民引起重视。

邵阳洛阳仙洞
周玉清 北京
颓迹莫揪心,许是洞仙回洛邑;
新时宜放眼,相期黉舍出神童。
吕可夫 长沙
幽穴锁烟霞,记曾经白云出岫,丹灶飞香,仙泉不竭仙家老;
好风邀杖履,宜漫赏碧浪盈资,清波涨邵,古木犹荣古迹多。
邹宗德 市区
古洞聚烟霞,遥想法坛炉火,曾染红晓寺钟声,双清月色:
残垣余块垒,难寻唐代仙踪,同望断莲池荷韵,六岭春光。
马轶麟 隆回
兴废总关情,且将仙境藏心境;
道僧常据胜,足见昭阳赛洛阳。
萧伟群 隆回
双清无觅洛阳月;
丹鼎唯存杖履诗。
李海河 邵东
昔日有谁居住?四季清嘉,犹爱迷宫开画景;
今朝看我归来,一番变化,当惊人力胜天工。
朱振宙 武冈
曾经暮鼓晨钟,香慈火善,跪揖频来,一洞仙风留客住;
已是烟闲云寂,鼎没庵飞,禅音远去,双江月影化龙盘。
彭端祥 市区
洞锁烟霞,景丽城垣,红墙碧瓦屐痕老;
仙踪已杳,钟声渐冷,明月清风望眼空。
段吉宏 隆回
申母囊中,当藏百世长生之药;
洛阳洞里,应聚三千上寿之星。
陈建湘 邵阳市区
孝子何来?望断天涯,一缕柔情镶洞府;
仙居安在?梦回故址,千秋胜境化烟尘。
欧阳日初 隆回
仙洞去何方,江上问渔翁,遥指西山明月;
石庵遗胜迹,亭中寻客梦,尚留东塔钟声。
钟九胜 新邵
洞无影,井无形,剩有奇思营幻境;
云在天,春在树,可凭佳咏觅仙踪。
黄水花 隆回
法坛崇宝鼎,古洞绕云霞,仙踪路杳;
文藻缀佳联,灵庵钟地气,逸韵词香。
欧阳棠 长沙
仙居洞穴,领诏赴朝,冬寒暑酷红花落;
道合天人,安邦济世,海晏河清紫气来。
欧阳立群 上海
洞隐洛京仙客,当万法虚无,方始开光通碧落;
我追资水浪花,任千帆竞发,何须点石觅金丹。
奉子雄 隆回
时也悠悠,梦也悠悠,洛阳洞壁留仙迹,举目荒墟,再无昔日人间盛况;
意之切切,情之切切,点石庵堂少佛音,伤心名胜,仅剩如今月下萧条。
袁静林 隆回
古洞留仙迹,不老青山,画卷纷呈谁执笔?
邵陵享盛名,无边风月,春光竞秀任题诗。
刘述桃 洞口
翘首北瞻,思母先贤留胜迹;
俯身南立,慕名后辈仰遗风。
王丽君 大连
仙洞烟云藏故事;
昭陵日月灿人文。
杨国安 市区
爱意题名,洞天思母能疗疾;
柔情望远,仙井煮茶可洗尘。
邹长青 隆回
忆往昔,风景多幽,奈岁月沧桑,洛阳仙洞镶传说;
喜今朝,资江更靓,看潮流跌宕,宝庆蓝图缀古城。
彭平衡 邵东
洛阳传孝道;
仙洞锁烟霞。
尹龙章 洞口
点石成金,佛光普照流传远;
熔岩化洞,径曲室幽通穴长。
朱亮辉 邵东
愚昧毁文明,几番哈宝摧瑰宝;
仁贤崇孝义,千里邵阳当洛阳。
郭云宜 邵东
洛阳仙洞今安在?
宝庆东城焉可寻。
夏亦中 隆回
曾是仙庭福地,历沧海桑田,坛鼎犹存,探幽不见洛阳洞;
长思鹤发迷宫,遍红尘紫陌,烟霞已杳,寻迹空余宝庆风。
陈立田 隆回
洞拂仙风,引双流汇此,欲淘洗古鼎沧桑,高岩字迹;
灯辉夜月,赏六岭于今,且展望新城画卷,前路时光。
萧慧 隆回
仙洞何寻,千秋胜景付流水;
乡心依旧,一纸长联忆石庵。
刘芙花 隆回
洞锁烟霞,问天际白云,仙踪何处觅?
情融山水,忆壁间雅句,古迹韵中寻。
黄伍 邵东
洛阳虽远去;
仙洞却传留。
唐宏涛 邵阳市
闹市藏幽,洛阳洞里听花鼓;
高楼逐景,点石庵前赞古城。
注:花鼓即邵阳的花鼓戏
刘安 邵东
点石庵中,梵音可在?
洛阳洞内,后穴冥通。
萧玉莲 长沙
昭陵万象山灵气;
溶洞千姿水奏章。

刘助长 隆回
雨洗尘埃,风翻史册,洛洞犹存仙迹;
日沐灵山,月盈秀水,黉宫尚有书声。
苏本善 武冈
仙洞隐踪,怀念洛阳巡故地;
昭陵出彩,歌吟江北换新天。
刘可夫 洞口
洞引仙风开画卷;
山随碧水尽文章。
萧智 隆回
洛阳仙洞千秋月;
宝庆人文万古诗。
汤耀文 株洲
一洞清幽催梦笔;
万般秀色醉仙家。
刘芷晴 澳洲
欲知申母事;
当问洞中人。
谌业海 市区
花落资江鱼影乱;
烟遮洞壑豹文奇。
孙芬云 新邵
听传奇,文脉千年,溶洞烟霞留妙句;
觅仙踪,碧桃十里,法坛石径得禅心。
段海容 澳洲
门前曾炼长生药;
洞里当藏不老人。
尹国忠 市区
奇洞何来?几个能知?十里?百里?
仙泉已隐,不时再现,一天?两天?
吴灿 市区
仙洞深藏,建琼楼大道,绿影葱葱成福地;
高僧远去,观火树银花,虹光闪闪耀灵霄。
周述科 隆回
宝庆石庵,问月影星光,仙迹何时离去?
洛阳洞口,面水潺风啸,桃花依旧笑开。
曾华 隆回
河清洞爽将丹炼;
景去踪藏把话传。
杨芬 隆回
造化藉唐风,杖履登临处,叹鼎覆坛空,青山怅隐仙人洞;
沧桑成故事,烟霞萦绕间,感时新物异,春色和融邵水情。
罗吉生 隆回
洛阳洞上烟云移月影;
点石庵前雨雪舔花枝。
曾专文 隆回
福地 居福人,六岭春光明媚;
仙家留仙气,双清月色朦胧。
胡智宇 隆回
丹鼎自何处移来?老君洞口留仙迹;
春光由洛阳借得,故客庵中洒墨痕。
王淑娟 武冈
烟笼宝洞藏仙,洞壑还留鼎灶;
霞映邵阳焕彩,石庵己变传说。
文本受 隆回
点石庵中香客旺;
洛阳洞里佛缘长。
陈湘迪 新宁
仙母老家询信息;
洞门长日锁烟霞。
卿笃和 隆回
冬暖夏凉,尚有碧桃偎丹鼎;
钢筋水泥,浑无隙地锁烟霞。
丁华 隆回
仙居宝庆留仙迹;
洞在邵阳有洞天。
彭献忠 邵东
独具新风,无处不扬宝庆;
绝伦圣景,几分偏向洛阳。
林巧银 邵东
仙客制丹,一方疾苦皆存洞里;
诗人题壁,几代风华犹在眼前。
易 晖 武 冈
流泉仙洞藏幽谷;
六岭春风拂洛阳。
庞小青 隆回
宝庆双清垂母范;
洛阳百度觅仙踪。
王汉华 市区
潜心修道遁仙洞;
饮水思源望洛阳。
邓武生 武冈
洛阳仙洞无风景;
宝庆古城有福音。
蒋自华 隆回
洛阳仙洞何存?春光老去;
点石遗风犹在,世事多磨。
罗宝田 隆回
青烟浮佛洞,千年揽胜,且看墨客留诗韵;
平地建黉门,百代育英,可听儿童朗读声。
黄兴国 邵东
资江贯邵水,仙岩隐月;
宝庆牵洛阳,石洞藏缘。
刘运喜 市区
白云山下,难寻仙洞;
点石庵中,可炼仙丹?
曾霄汉 隆回
洞落双清,隐逸仙踪,安知今夕是何夕;
风流两水,合成名胜,却念邵阳到洛阳。

庞祥信 隆回
斗转星移,当年仙洞成孤洞;
时和岁泰,今日昭阳胜洛阳。
萧彩云 隆回
鸟呜幽处洞无影;
风拂黉门钟有声。
刘逊贤 隆回
何处觅仙踪,洞口壁间存手泽;
洛阳怀母德,资江邵水拨心弦。
刘杏子 隆回
洞剩虚名,双江浪打萧条月;
仙赢盛誉,九转丹回妙手春。
刘期祺 隆回
何事洛阳名,巧借风光抒孝道;
那边东塔影,长将韵味荡清流。
刘期瓒 隆回
当年丹灶留奇洞;
何日仙翁返石庵?
刘英杰 隆回
恨日寇猖狂,劫毁石庵古庙,宝庆奇观,消形世上;
喜中华崛起,兴修时代新城,洛阳仙境,再现人间。
罗雁琼 隆回
六岭浣烟霞,古洞仙人成轶事;
双清融水月,云楼花海绘新颜。
袁小红 隆回
古寺寒钟,云缠雾绕,仙洞邵陵藏故事;
残垣断壁,雨浊风侵,诗碑石刻蕴人文。
陈历章 隆回
昭阳系洛阳,洞室藏幽,六岭风光频入画;
邵水连资水,江庵点石,双清碧浪总吟诗。
刘晓 邵阳县
一道无踪,一庵无迹,仙洞冷坛空对月;
双清有韵,双塔有灵,古城新貌正逢春。
袁盛远 隆回
昭陵胜地,洞口烟霞,点石岂成金,流水落花萦客梦;
六岭春光,双清轶事,乘风长破浪,吟诗作赋醉君心。
谭水松 隆回
塔影挂江亭,俯邵水苍茫,且就波光销俗虑;
钟声沉浦树,怅仙踪杳渺,空余洞口老尘容。
周玉阶 武冈市
湘水流觞吟圣赋;
麓山簇笔箸华章。
袁霞红 隆回
石碧清流,仙踪丹鼎何方觅?
云楼矮店,闹市喧街此处生。
禹高峰 武冈
洛阳洞里梵音远;
点石庵中法镜明。
刘善党 隆回
往事越千年,王维尚佛,妙寂传经,世上盛传真善美;
石庵临二水,大浪淘沙,桑田湮海,洞外长明日月星。
欧阳佑春 市区
洞随母爱深,千年幽探难寻底;
井共禅庵隐,百载清流总润心。
周述伟 洞口
水清似镜洛阳井;
气正如松宝庆人。
黎祜银 隆回
仙庵寻胜迹,看日锁朝霞,月靓清泉,古木闲云遗故事;
灵洞仰贤人,品泰芝传说,杨公律句,奇花翠柏动诗心。
陈牧龙 隆回
东塔常登,看水看山,昔日风光成故事;
名庵总忆,思岩思洞,曾经美景化浮云。
王岐伟 武冈
洛神何处觅?
阳气此洞盈!
严立辉 洞口
欲访樵夫,问仙洞何方?新城掩处常牵梦;
且怜风月,幸西山无恙,旧雨歇时但听钟。
朱永平 邵阳市
故事久传,有古井清泉,丹炉旺火,相闻暮鼓晨钟,宏开胜景;
仙踪已杳,却琼楼拔地,碧水卧虹,更是塔姿月色,靓扮新城。
周小龙 娄底
赏宝庆风光,月映高坛留客梦;
看洛阳洞影,禅清深径觅仙踪。
钟利民 武冈
丹鼎何在?点石庵中藏俗影;
瑞气长存,洛阳洞里觅仙踪。
袁小伟 洞口
古洞无存,一轮明月悬东塔;
精神尚在,千里思亲到洛阳。
杨运富 武冈
战火犹闻,东塔尚存,当年孝洞成遗迹;
仙庵不见,风光再现,此日昭陵可胜游。
金菊生 市区
曾游古洞三分醉;
追觅仙踪一点愁。
黄灿明 市区
忆夕照耀山泉,洞壑绕云烟,绝壁千诗传故事;
盼昭陵修古迹,寺庵敲鼓磬,清溪万载泽沧桑。
陈冠雄 市区
昔时骚客吟仙洞,洛阳纸贵;
今日园丁育壮苗,薪火光辉。
傅家骥 市区
点石觅仙踪,忆袅袅轻烟传暮鼓;
学堂逢故友,谈声声稚语送沧桑。
简徽 市区
资江北去,白日依山,看云影当空,常同六岭分秋色;
小洞春回,红松如画,闻乐音何处,定有佳人弄笛声。
朱井华 市区
室穴泛幽,洛阳仙洞春时画;
诗文绘色,石径小桥锦上花。

程显武 市区
洛阳古洞今何在;
胜地蓬莱可再来?
朱志坚 市区
青山绿水洛阳洞;
古佛清灯点石庵。
傅翠兰 市区
古洞枕双江,壁挂烟霞,似幻如仙原有路;
云庵傍一塔,尼敲暮鼓,寻幽踏径已无踪。
李高松 市区
双江情系洛阳洞;
一塔烟涵点石庵。
张芳林 市区
冬暖夏凉,穴内冥通难见底;
烟缠灶寂,庵中仙去怎寻踪?
萧成荣 市区
古洞寻仙,子孝母贤留墨迹;
幽庵点石,楼高物阜换新颜。
刘登元 市区
悠悠邵水河,一江故事穿城去;
鼎鼎洛阳洞,千载仙人望影来。
吴贤志 市区
东塔岭,点石庵,子孝娘慈,历史人文存记忆;
邵水桥,资江浪,地灵人杰,古城胜迹寄幽情。
徐宏钧 市区
资水滔滔,史书常忆洛阳洞;
光阴冉冉,宝庆难寻点石庵。
邓国荣 市区
点石成金,点石庵中寻旧迹;
洛阳叹纸,洛阳洞外觅仙踪。
邓满英 市区
岁月悠悠,点石庵中香火旺;
山花灿灿,洛阳洞外景观新。
彭国祥 市区
仙洞幽深,壁藏墨迹添情趣;
石庵寂静,尼撞晨钟绕福音。
辜其惠 市区
点石庵,烧香拜佛昔时景;
洛阳洞,培李育桃今日情。
刘莉朋 市区
洞锁烟霞,飘飘仙影随风去;
山披绿锦,杳杳钟声踏梦来 。
张竹青 市区
烟霞萦穴口,安枕清江留宝墨;
花木掩僧房,仅存古迹引沉思。
卢金士 市区
洛阳洞,仙境清幽,曾留骚客千秋墨;
点石庵,香烟缭绕,常响晨钟几曲音。
蒋泽权 市区
宝庆城,城中有景方知醉;
洛阳洞,洞里藏仙乃著名。
向玉立 市区
故地重游,洛阳仙境今何在;
新园暗叹,宝庆云庵哪处寻?
许小群 市区
碧水清幽,洛阳仙洞成传说;
云烟绕缭,点石古庵隐旧踪。

彭江秀 市区
忆当年,洞壑风轻腾紫气;
谋远略,洛阳景美赛蓝图。
李锦生 市区
洛阳仙洞洞连江,水映双清秋月;
点石古庵庵敬佛,云游六岭春光。
罗晓安 市区
紫气何来,漫绕彩云盈洞口;
仙丹哪去?早随冷月落庵中。
吴新民 市区
尼庵钟鼓声留韵;
仙洞风光史有痕。
颜文沛 市区
仙踪道迹全无,不闻洞府钟鸣鼓响;
名胜景光巳换,只见校园李白桃红。
朱连如 市区
洛阳洞,仙境蓬莱留韵海;
点石庵,佛缘灵地佑昭陵。
唐勤俭 市区
昔日闻名,骚人墨客吟仙洞;
今朝何在,宝庆古城觅洛阳。
赵洪轩 市区
洛阳仙洞,洞穴深幽,骚人留迹传神话:
宝庆新城,城楼秀美,游客寻踪忆旧容。
郭琼 市区
洞壑清幽留墨迹;
石庵肃穆响晨钟。
姚志远 市区
洞出昭陵名洛阳,母贤子孝,千秋佳话;
门连丹灶通天阙,桃碧水清,无限风光。
张利成 市区
古迹万年,今貌一天,冷月依依还旧影;
神仙恋洞,洛阳孝母,甘泉汩汩舍长江。
李将坤 市区
泰芝修炼洛阳洞;
老子无为道德经。
石奇峰 市区
东塔岭西传故事;
洛阳洞里隐仙踪。
艾幸祥 市区
点石庵何觅,不见当年老道,玄教丹炉,唯将一柱清香,聊躬唐月;
洛阳洞有存,斯闻此刻芸生,隆章隽句,定把满腔冥想,遥寄古人。
黄黎明 市区
昭陵多胜境,洛阳古洞锁烟霞,惜泰芝孝母,客蹑仙踪,先贤绘句,风物纷纷封《府志》;
资水发幽情,点石禅庵萦演梵,叹合署怀民,丹生金鼎,信众焚香,繁华一 一匿黉门。
【注】《府志》指《宝庆府志》;黉门,指洛阳小学。
杨敏亮 新邵
洛阳归雁时,绿野仙踪何在?
昭陵遗迹处,紫烟丹灶无存。
李道远 新邵
何处寻往昔繁华,香绕石庵朝佛地;
几人见当年胜迹?烟迷古洞有神仙。
罗典 新邵
洛阳仙洞,从未见炼丹踪影;
革命秘营,曾居留驱寇神兵。
雷 忠 新邵
和风坦荡敲清韵;
薄雾朦胧锁佛门。
何宜军 新邵
法坛不见仙人影;
石洞空余古迹名。
陈毛卿 新邵
洛阳居宝庆,胜地风光曾美;
仙洞锁烟霞,佳城景色更新。
吕成武 新邵
昔日神仙洞;
今朝幸福窝。
罗国凡 新邵
炼丹灶鼎,如镜井泉,时代变迁成往昔;
头顶资江,腰抱东塔,宏图远景看今朝。

李奇龙 新邵
龙潭倒影,影下金龙献瑞;
洞窟生烟,烟中玉洞藏仙。
周江元 新邵
莫负洞天情,且去洛阳寻道迹;
应怀云水魄,重将宝庆结仙缘。
李强 新邵
庵毁洞亡,仅余传说;
时新城异,续领风华。
岳向珺 新邵
洛阳缘,昭阳洞,千载氤氲福气,竟引来云鹤唳天,泰芝点石;
兴旧府,废旧庵,一朝弥漫嚣尘,只余得资江照月,仙迹荡然。
注:点石即点石成金,施展法术亦为庵名。
刘启练 新邵
洛阳仙洞,丹灶难留神话在;
宝庆奇观,兵营常忆史书传。
陈永 新邵
洛阳仙洞,烟霞漫锁灵丹炼;
宝庆遗风,笑语频传雅韵来。
陈联群 新邵
仙洞已无,一为楼宇一为校;
景观还在,半是街谈半是诗。
李保林 新邵
洛阳洞,点石庵,风吹成故事;
六岭春,双清月,天赐续传奇。
李文林 新邵
楼宇接天,仙洞景观成旧梦;
忧思至此,洛阳亲友惜冰心。
潘光银 武冈
点石庵,梵音悦耳飘福地;
洛阳洞,仙气迷人绕昭陵。
欧阳栋轩 隆回
仙洞已难寻,剩有资江流万古;
遗诗犹可读,长留盛况忆千秋。
肖四文 洞口
石庵忆戴,烟霞净境真仙地;
洞壑通幽,碧水凉清别样天。
钟曙光 武冈
难寻点石庵,但见白云飞,佛地风光心永驻;
不见洛阳洞,只知黄鹤杳,神仙故事韵常浓。
周乐孝 隆回
洞冠洛阳成轶事;
诗题壁上有遗篇。
邓集长 武冈
仙洞洛阳无鹿韭;
石庵骚客有遗篇。
袁邦纯 洞口
古洞难寻,孝意高于诗意;
名庵已杳,书声胜过钟声?
杨自重 武冈
仙道得圆,任云锁洞门,香弥灶鼎,宝庆千秋留胜迹;
亲情犹在,许月迷泉井,雪霁湖桥,洛阳二字刻心头。
李焕球 邵东
洞是庵非,唯余明月千秋朗;
江流物竞,仍有孝行万代馨。
罗佐君 隆回
冬暖夏凉多溶洞,洛阳井水洛阳出;
地灵人杰有栋梁,宝庆仙人宝庆来。
杨晓安 隆回
失仙洞,千秋遗憾;
建黉宫,百姓欢腾。
吴小艾 隆回
轶事犹存,栖仙卷韵,昔景如同画轴;
风光又改,焕彩飞霓,新城仿若诗篇。
高元宝 武冈
传说洛阳仙洞,曾修丹献佛;
未知东塔岭庵,可点石成金。
王亮 邵东
想我当年骄傲,看大道洞开,千重涛浪敲响钟声,一抹烟霞点燃香火;
令人如此悲伤,怜仙家离去,残迹荒凉唯望明月,枯枝凋谢犹待春风。
邹岳军 隆回
洞天福地仙踪远;
丹鼎残垣诗韵存。

主审综评
李海河
由于战争及城市扩建等原因,点石庵、洛阳洞也同样被毁,这些留存在邵阳老人们口耳相传的,最能反映出邵阳25O0多年厚重历史文化的“宝庆十二景”,许多已经只能在记忆中回忆,让人惋惜。但让人欣慰的是,今天的邵阳市委、政府非常重视古文物及名胜景点的保护和建设。于2016年3月专题研究部署了市城区重点旅游景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要求要仔细研究、科学论证,尽快形成详细的市城区重点旅游景区的建设计划,将市城区的重点景点项目做细做精,用3——5年的时间,逐步恢复邵阳市“宝庆八景",将邵阳建设成为人文古韵与自然生态交相辉映的旅游名城。我们开展的这些同题创作,也是为了更好地配合邵阳市委、政府这一工作的开展,将邵阳最赏心悦目的风景推广出去,让世人深深地感受到邵阳古城巨大的魅力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从本期的作品来看,有些作品在表达自己肯定或否定、或褒或贬的情感态度时,显得过激或太消极,都是不可取的。我们在创作时应考虑当时的局限性及历史原因,以客观的态度,应尽可能联系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多讲究语言表达的形式与技巧,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来表达时,尽量含蓄蕴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喜欢我们的作品,有利于作品的流传。像吕可夫及邹宗德两位大家这样的作品,值得我们好好品味,他们视觉新颖,笔法灵活,情感表达时,分寸掌握得极其到位,在他们的笔下,邵阳的景色永远是那么迷人,永远是那么历久弥新。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这期作品仍存在下列问题如:
一、上、下联无标点或随意标点。
二、不合《联律通则》。
三、生造词语或用词不当。如“仙家流毓”、“佛禹”、“雕朵”、“泽沧桑”等。
四、联语不太扣题或离题;内容平淡、无味道。
五、合掌。
六、简化、繁体字混用。
希望联友们下次尽量避免,多出精品。

顾问:
张千山 张正清 谢道溪
朱振宙 黄建军 周金旺
胡贵程 彭端祥 刘儒雅
谭奇洪 谢卫民 陈建湘
导师:邹宗德
主 编:萧伟群
执行主编:李海河
副主编:萧凤菊
编辑:欧阳飞跃 陶 沔
周乐孝 向立平
组稿:王丽君 岳晓艳 刘芙花
本期协助采稿:
李文林 傅翠兰 陈才江
温馨提醒
亲爱的联友:
《邵阳对联》是由中共湖南邵阳市楹联学会党支部举办,是以楹联为主题的微信平台。2018年3月开始首刊,坚持以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大美、繁荣邵阳楹联文化为己任。所刊作品来源于“邵阳楹联网络推广群”,一般以来稿先后顺序编发,原则上一人一副,对于不符合《联律通则》的作品,一律不录用。每期特别优秀的作品,将推荐刊发于《邵阳日报》和《邵阳楹联》。在这里,我们可以品味人生、欣赏佳作、提高水平、陶冶情操。欢迎大家转发、分享,别的公众号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