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耀湘(1906—1968),名建楚,邵阳县土桥(今新邵县土桥乡)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四月生。民国15年(1926)毕业于长沙岳云中学,同年入黄埔军校。民国18年转入南京中央军校第六期骑科。毕业后赴法国入圣西尔军校机械化骑兵专科深造。民国25年(1936)毕业返国,任中央军校教导总队骑兵队第二连少校连长。翌年升该总队第二旅中校参谋主任。是年日军进犯南京,他参加保卫南京战役。南京沦陷后,于民国27年脱险至汉口,曾以“南京战役之经验及国军今后建军应有之改进”为题,上书蒋介石,蒋破格升任他为第二百师少将参谋长。9月,该师扩编为第五军,廖耀湘任该军第二十二师少将副师长。民国28 年岁末,参加昆仑关战役,予侵华日军以重创。民国29年6月,升该师师长,开赴滇西战场,抗击日军。
民国
31
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他随远征军去缅甸,同日军激战于古同、叶西达、曼特勒等地。由于英军撤退,使整个远征军作战失利,廖军被迫越过野人山。当时正值雨季,道路被淹,野人山又人迹罕至,原始森林里瘴气、毒虫侵害,给养不继,医药匮乏,部队行进非常艰难。廖耀湘发动官兵互助互励,艰苦跋涉
3
个多月,胜利到达印度东北境之列多,使英、美军
官惊叹不已。民国
32
年
10
月,在盟军总指挥史迪威指挥下,廖耀湘率二十二师由印度进入缅甸,参加打通中印公路之战,先后攻占太洛、孟关、卡马英等地,歼灭大量日军。因作战有功,国民政府于民国
33
年
8
月,授予廖耀湘“青天白
日”勋章,并晋升
为新编第六军军长。
11
月,率部渡过伊洛瓦底江,向日军发动反攻,攻克瑞古、芒卡等地。在反攻缅北战斗中,廖部伤亡
7000
余人,取得
歼日
12000
余人的重
大胜利,对打通中印公路起了重要作用。当时,曾有人赋诗,略记其事云:
征缅军从绝域过,居然振旅到恒河;
一朝回马真无敌,羽檄交驰捷报多。
为此,美英政府分别授予他自由勋章和十字勋章。同年
12
月廖耀湘率新六军空运返国。民国
34
年
4
月,日军进攻湘西,
新六军空运至芷江对日作战。
8
月,日本投降后,廖率部去南京上海,接受日本投降。
民国
35
年
1
月,廖部海
运东北,参加反共内战。
5
月
18
日
,廖指挥新六军
迂回攻入四平以东地区,迫使解放军撤出四平街,曾一度给东北解放事业带来困难。民国
36
年
9
月,升第九兵团
中将司令官。民国
37
年
9
月,解放军发起
辽沈战役,包围锦州,时廖耀湘任辽西兵团司令,指挥
6
个
军,组成西进兵团
增援锦州。
10
月
15
日
,
解放军攻克锦州,廖命令该部急速西进,企图重占锦州,被解放军包围。
10
月
26
~
28
日,廖耀湘这支拥
有
10
余万人的美式装备兵团全
部被歼,廖被俘。
1961
年
12
月,廖被最高人民法院作为已改造好的战犯第三批特赦释放,被任命为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专员、政协全国委员会第四届委员。
1968
年
12
月
2
日
,病逝于北京。